色彩和书法散论
来源: | 作者:pro726846 | 发布时间: 2016-08-29 | 483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人类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,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色彩为人类自身服务。我们在原始人的遗址中,发现原始人曾使用红土、黄土涂抹自己的身体,涂染劳动工具,涂染骨器、陶器等。

  古代先民们对色彩作出许多哲学的、伦理的思考,把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作为解释宇宙生存及系统存在,并对应地 用红、白、青、黑、黄与之联系起来。并把季节、方位、五味、五色等和色彩联系起来,如:春——青,夏——红,三伏——黄,秋——白,冬——黑;东——青, 南——红,西——白,北——黑,中——黄;等等。

  中国古代各个时代的帝王对色彩都有某种偏爱。相传,夏代尚黑,殷代尚白,周代尚赤。秦始皇以为自己是水德而得天 下,故他崇尚水的对应色——黑色。汉高祖从南方起兵,规定制服尚赤。而且汉代规定以各种颜色的冠服和印绶来区分官阶的等级:即皇帝赤绶,相国绿绶,公、 侯、将紫绶,九卿中二千石青绶,千石、六百石黑绶,二至四百石黄绶,百石绀绶。南朝以白帽子为尊。隋文帝时百官穿黄袍。唐代除了皇帝可以穿黄色衣袍之外, “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”。宋代以紫为贵。清代以黄色为至高无上,一纸黄绫圣旨,将使百官跪倒。

  历史舞台的色彩演绎如此,而艺术世界中的色彩又是如何呢?

  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强调儒学,以“中庸”、“中和”为标准,强调一统、整齐划一的美,发展个性则是离经叛道的, 不足取的,人的思想与行为都要循规蹈矩,不偏激。这样,在色彩的选择上势必选择黑、白、灰。黑、白、灰是复色,是中性色,与其它颜色相结合都不会发生冲 突。“洗尽铅华,卓尔名贵”,是我国传统的崇尚释躁平矜、平淡自然的美学思想的写照,因此,代代相传,起主导作用的黑、白、灰的“中和”色彩在人们的心里 和环境中不自觉地沿袭下来。中国大地上的民间建筑,黑瓦白墙极为普及,小者连中国的围棋,棋子也只有黑、白二色。被认为是我国正宗艺术的中国画,一段时期 曾排斥缤纷色彩的运用。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书法艺术,则更是黑与白的王国。除了皇帝御批点朱之外,任何人使用颜色书写则将被认为是离经叛道,或是不正经 的野狐禅。

  中国人偏爱黑白艺术,更喜爱黑墨白纸的书法艺术。书法家们将自己的炽热情感,通过高超的书写技法,以黑色的笔画 线条倾注在一张张洁白的纸上,使观赏者如痴如醉。这种黑白艺术,外国人则很难理解,真是“心中妙悟,难与外人道”也。所以,王羲之一篇《兰亭序》被视为天 下第一行书,王羲之也被尊为书圣。张旭、怀素的草书,则被认为是“飞鸟出林,惊蛇入草”。颜真卿、柳公权的楷书,则被称为“颜筋柳骨”。张芝则被称为“草 圣”。赵孟頫则被称为“上下五百年,纵横一万里举无其匹”的一代书法大家……

  “计白当黑”、“知其黑,守其白”。如何营构每个字的结体,如何营构整幅作品的布局。你如果真正懂得了书法中黑色的奥妙和白色的运用,你的书法就有大长进了。

  墨是黑色的,但古人讲究“墨分五色”,讲的是墨色的浓淡深浅,是对墨色的深层理解。墨与色是相通的,古人讲墨色 “高墨犹绿,下墨犹赭”,既是墨,又有色的联想感受。国画中重视用墨,提倡以“水墨为上”,以墨代色,其实都是“无色似有色”,通过理解和联想的艺术升 华,把墨色提高到了高度的绝妙的境界。书法用墨讲究宜浓不宜淡。浓墨有神,淡墨无彩,苏东坡用浓墨如黍米珠光,如点小儿黑睛。颜真卿用浓墨轻吐如蚕,精气 内敛,形质动荡。米芾用浓墨,墨酣意足,沉着痛快。但也有人却专写淡墨,明朝董文敏开创淡墨一派,清朝则出了个“淡墨太守”王文治。用墨讲究“润含春雨, 干裂秋风”,“神寓约略浓淡之际,韵生纸墨相发之间”。若你能巧妙地运用墨色,就能自然而恰到好处;若你运用墨色能得天地自然之意而到达极致的地步,你的 书艺又将臻新的境界。

  被称为黑白艺术的中国书法,并非只有黑(墨的颜色)白(纸的颜色)二种颜色,其实,它还有其它各种颜色相辅相衬 地配合在一起,只是不明显罢了。其中最主要的是红色的印章,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。还有,当书法作品完成之后,“三分作品,七分装裱”,经由装裱师装裱后的 书法作品又将是另一番情景:白底黑字红印章的作品外面搭配上了有色彩的绫或纸,你能说完整的一件书法作品只有一种黑的颜色?

  古人使用白色的纸帛书写时,有时也配用有颜色的界格。宋朝陆游有诗云:“乌丝阑展新诗就,油壁车迎小猎归。”古 时于缣帛上下以乌丝织成栏,其间用朱墨界行,称为“乌丝栏”。后来也称有墨线格子的卷册之类为“乌丝栏”。古人平常写诗、作文、写信,都使用画有“乌丝 栏”的笺纸。相传唐朝名妓薛涛喜欢画有“乌丝栏”的松花笺,并改其尺幅,染成各色小彩笺,深得文人学士喜爱,被称为“薛涛笺”,后来广为流传。诗人欧阳炯 词:“彩笺书、红粉泪、两心知。”可见当时彩色笺是颇为流行的。

  说到“乌丝栏”的颜色,古人用乌丝(墨色的丝)织栏,朱红界行,是双色配合的,后来单用红色或黑色线界格。唐朝薛涛自制十色小彩笺是对“乌丝栏”的纸地加以染色,变白笺为彩色笺,深受时贤欢迎。可见古人对“乌丝栏”的颜色是非常讲究的。

  现在除写信用的“八行笺”之外,毛笔书法已很少使用“乌丝栏”。而钢笔书法用的界格,却是沿袭古代“乌丝栏”的 遗风,但色彩变化比较多。因时代的不同,科学的进步,色彩印刷比较方便,最常用的界格颜色有红、黑、青,也有绿色、紫色、粉红、赭石、灰色,甚至也有金 色、银色的。有的作品也用双色来搭配、显得比较雅致。双色不易配好,要懂得一点色彩方面的知识,才能运用自如而不显凡俗。

  缤纷繁复的颜色,都有各自的属性和特征。例如:红色、橙色、黄色都属于暖色,而青、兰、绿都属于冷色。

  颜色有千千万万种,你喜欢什么颜色呢?

  民族有民族的不同,个人有个人的不同。

  在我国,黑色自古以来因用以表现朴素幽雅的意境而受青睐,红色则作为喜庆和幸福的象征,黄色则作为富贵的象征。 德国人则喜欢淡粉红。法国人喜欢红、兰、白三色,连国旗也是这三种颜色。日本人爱白色和浅兰。美国人喜爱鲜兰、红色和褐色。绿色是信奉伊斯兰教国家以及沙 漠中的国家最受欢迎的色彩,被誉为生命之色。民族的文化习惯是和其民族的传统、风俗、伦理道德、宗教、经济观念等相互影响的结果。

  对于个人来说,爱好因素也和本人的性别、年龄、性格、教养等有关。一个人年纪小的时候爱好原色或纯色,年龄增大 由爱好暖色逐渐趋向冷色。性格和色彩爱好也有密切联系:感情丰富,容易激动,直率豪爽的人大都爱好暖色;相反,比较理智,善于克制自己感情的人往往喜欢冷 色、灰色。在性别上,男性喜欢青色一类的冷色,女性则比较喜欢红色一类的暖色。

  金、银、黑、白、灰色,在色彩学中是被称为中性色的,它们不管和任何颜色相配都是调和的,因此,在选用二种以上 颜色配合时,为了避免不恰当的调配或太强烈、太刺激的对比,其中一色可考虑选用中性色,特别是灰色,最柔和得体。灰色也有色彩倾向性,可以略偏红,或偏 青、偏黄、偏紫等。为了减少某一色彩的纯度,可以在此颜色中加黑色或白色。

  近几年的书法界,逐渐兴起一股“好色”之风。一个书法展览会,其中一大部分作品是用彩色宣纸来书写的。固然,缤纷的色彩,更夺人眼球,本来稍嫌平淡而沉静的黑白世界中,添加了色彩元素,使整个展览顿时活泼起来。

  用色宣书写,古而有之。六朝时出现的“硬黄”纸是黄色的,用黄蘖染成,以防蛀蠹。至唐时,风行一种十色小笺,为 深红、粉红、杏红、明黄、深青、浅青、深绿、浅绿、铜绿、浅兰等十色。宋元以下,制纸工艺进一步提高,纸的名称和颜色也更繁多了。明代出现了洒金纸和泥金 纸,吴宽、祝允明书法扇面中,有很多就是用这种洒金纸。清康熙至嘉庆年间,出现了大量的粉笺纸和蜡笺纸。粉笺纸面上没有亮光,有素白的,也有各种颜色粉 花,或画上了金花的。蜡笺纸面上有亮光,各种颜色的都有,有单色无花的,也有画上了各种金花的。刘墉、黄易、梁同书等人经常用这种粉笺和蜡笺来写字。古人 如此喜爱,今人“好色”,则又如何?

  钟繇云:“笔迹者,界也;流美者,人也。”我喜爱多彩的世界,崇尚色彩,但更崇尚黑与白构筑成的艺术世界。

站内搜索
标题摘要内容
本会公告

        重要通知: 各位老师本会现已搬迁至北京市西城区陟山门甲三号(景山公园西门与北海公园东门之间),
       电话变更为010-64028100
       传 真 号:010-64028100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有疑问敬请电话咨询。

  北京华夏东方杰书画院     2011-8-29